第199期杨清明部长《价值观与幸福感》 信得真与想得通
2014年4月26日,广州下起了雷暴雨。恶劣的天气丝毫不能减损广州市民参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品牌活动之岭南讲坛第一百九十九期的文化讲座的热情。 方进入一号报告厅,早到的市民听众已将会场座位占了大半。我对本期讲座的主题极有兴趣——谈价值观与幸福感。好不容易挤到了第三排的靠前位置,抬头一看,主讲人是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清明,顿时猜测,杨部长的演讲会不会如政府报告一样,冗长枯燥呢? 然而,开场十分钟,杨部长连打两个精彩比喻,使我的猜测完全错误。“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现象:我们愿意和偶尔喝醉酒男子打交道,因为酒喝多了,其实喝酒人自己是很难受的,但是他为了不打扰他人喝酒的兴致,还是陪着喝;我们也愿意和穿高跟鞋的女子打交道,因为穿鞋人本身脚是不舒服的,但是她为了他人审美的兴致,还是继续穿。醉酒者和穿高跟的人有个共同点,除了自己,还想到他人,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 会场传来一阵阵轻松的笑声。 杨部长发质细软,面色赧红,个子不高,衣容整洁,围绕着他的,是丝丝流动着的亲和而坚定的气质。他继续说道:“主权和人权的问题,在我们这个家国同构的国度里,还可以用家与家之间的事情做个比喻。邻居家大丈夫打小女子了,我该不该管?管是人权,不管是主权。可后来我想清楚了,应该问的不是该不该,是敢不敢,如果我能打赢邻居家的大丈夫,那我一定管。因此,主权和人权的纠纷,应当是背后该社会发展程度的问题,是利益关系问题而不是纯粹的理论问题。”通俗、生动、贴切地比喻说清楚了世界舞台上国与国之间争论不休的问题实质,又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除了点点火花不断被擦亮之外,杨部长的整体汇报思路清晰有力。他分析了当前我党关于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二十四字核心,分析了社会层面的几种关于价值观与幸福的学术理论,分析了现存中国社会的存在问题,用自己的话讲述了,社会风气“有些漂泊”,社会人心“有些焦虑”外人“有些评说”等方面,均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在我事后整理本次演讲笔记的过程中,反复思考,杨部长的十二个字进入了我的心里:“信得真,想得通。乐观战胜悲观。” 信什么?信规律,信逻辑,信因果。对自己选择了的事情,想深一层他们的走向,坚持着做下去。做着的时候,要配合客观的规律。水加热了沸腾,水分子跑走了怎么办?滴两滴油,让油层覆盖水面!看到舞台上的他人闪闪发光,多思考别人在台下千万倍的汗水和泪水!这样的道理,让人感觉踩着的地,特别的踏实。让人本身有点儿虚浮心,又重新安定了下来。 信得真,想得通,乐观战胜悲观!感谢杨部长,感谢省立图书馆的岭南文化讲座给我的感悟!
中山大学志愿者 2014年4月26日
|